8月27日,氫能源板塊再度上漲,截止收盤,中泰科技、深冷股份、英力特、濱化股份、華昌化工等多股漲停,大洋電機、鴻達興業漲逾6%,雪人股份、雄韬股份等紛紛跟漲。
氫能源概念股的強力拉升與消息面利好相關。8月26日,上海經信委正式官宣,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上海城市群正式獲批。這是繼北京之後,第二個官宣獲批的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或將進一步引導相關產業鏈迅速鋪開。
8月23日,由北京市牽頭申報的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被國家五部委聯合批準為首批示範城市群。
短短四天時間,上海城市群也相繼獲批成為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被「國家隊」出手佈局的氫能源燃料電池再次迎來重大佈局。
據悉,此次獲批的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是由上海聯合江蘇省蘇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嘉興市、山東省淄博市、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等6個城市(區域)共同組建「1+6」城市群。
截至目前,上海城市群規劃建設加氫站接近100座,形成產出規模近1000億元,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接近10000輛,下一步將繼續積極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有力支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9年燃料電池就已經出台了相關政策;2012年國家就推進政策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2019年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以來,關於氫燃料電池支持政策密集發佈,同時各省市也紛紛出台地方規劃。
分析人士指出,在「以獎代補」的優惠政策刺激下,氫燃料城市群示範作用對行業產業影響明顯。同時市場預期,廣東城市群大概率也在首批名單之内。
據悉,廣東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是由廣州、雲浮、佛山、深圳、珠海、東莞、江門、陽江及陝西榆林等地組成城市群一體申報。
氫能屬於清潔能源、高效能源,其應用場景具有多樣性和廣泛性,目前已遍及交通、工業、商業和住房領域。
隨著氫能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氫能在我國經濟和生態環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亦日益凸顯。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係中佔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
實際上,目前我國年產氫氣已經突破2000萬噸,成為全球氫氣產量第一的國家。在氫氣生產端,無論是煤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還是工業副產品制氫,我國都有巨大的供給能力。
另外,據國際氫能委員會發佈的《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調研報告》,到2050年氫能源需求量將是目前的10倍。
巨大的市場需求燃起了我國在氫燃料電池的投資熱度。有行業數據統計,2021年1-7月,國内氫能產業公開投資事件超80起,名義總投資金額逾2500億元,同比增長超90%,其中百億級投資規模的項目超過10起。
除中國之外,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也已將氫能規劃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根據此前披露的《歐盟氫能戰略》,歐盟計劃未來十年内向氫能產業投入57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56萬億元)。印度也將啓動一項有關清潔燃料100萬億盧比(折合人民幣約8.8萬億元)的國家基建計劃。
然而,有分析人士提示,儘管政策風口已至,燃料電池的遠期圖景美好,但是目前我國氫氣能源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在技術研發、產品競爭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哪里有風口,哪里就有機會。前有漲勢洶洶的鋰電概念股,後有迎風起飛的氫能源「潛力股」。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近百家公司佈局氫能源產業,截至27日收盤,氫能源板塊8月以來漲幅達297.93%,概念股平均漲幅達到3.14%,大幅跑赢滬深300。其中,中泰股份、美錦能源、厚普股份、晶科科技、國林科技等漲幅排在前五位。
從具體公司看,「氫能大牛股」中泰股份是深冷技術工藝及設備提供商,受氫能題材炒作,8月份以來公司股價扶搖直上,累計漲幅逾99%。公司曾表示,氫制取以及提純是公司的成熟業務之一,但由於氫能源下遊應用尚未市場化,目前公司的制氫業績主要在化工行業。
8月15日,公司披露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内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36億元,同比增長24.60%;淨利潤1.25億元,同比增長55.74%。
以焦炭業務起家的美錦能源於2017年起在氫能產業大舉佈局,8月至今漲幅超60%。其旗下控股子公司飛馳汽車是全國最具規模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基地,具備新能源客車5000台/年產能。
8月26日,公司發佈半年度業績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8.93億元,同比增長69.55%;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2.49億元,同比增長1909.35%。
根據機構一致預測來看,氫能源概念股中有20股機構預測今年業績將同比翻番,其中江蘇索普、億華通-U、道氏技術預測今年淨利增幅將達到851%、617%、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