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与全球化新格局
2019年刚刚过半,由国务院参事夏斌担任主席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首度来到香港,7月4日在香港举行的《2019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以「中国开放新格局与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为主题,针对「改革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议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探讨。
在主题为「中美贸易摩擦与全球化新格局」的圆桌论坛上,德勤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先生作为主持嘉宾,带领着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女士、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先生、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先生、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先生、博海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先生等多名首席经济学家进行了讨论。
论坛主要围绕中美贸易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影响,与会的经济学家对中美贸易带来的短期及长期影响进行了讨论,经济学家们认为短期内中美达成贸易协定可能性很大。长期来说,谈判前途光明,但道路崎岖。
在整个讨论当中总结出,中国GDP、创新、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增长速度还是高于美国。此外,中国还有很多优势,包括基础设施优势,科技方面以及大湾区的投入都可以为中国未来发展带来动力。协议签得越晚,对美国的利益越不好,对美国的金融行业、美资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影响较大。
【乔虹】:中国经济市场前途是光明道路必须是曲折的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女士在论坛上指出,G20过后市场上会有一些明显的回馈,但认为都是正面的。从美银美林的观点出发,中国市场前途是光明,而道路必须是曲折的。目前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以及政治上的主要压力来看,其实并没有为总统特朗普形成非常强的动力去谈贸易协定。她认为即使今年的夏末秋初能谈成贸易协定,今后仍然会处于比较高不确定性的政策环境中。
【孙明春】:中方应尽可能长期减少对美国的冲击
博海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先生于会上指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造成的冲击,认为市场有它的规定,中国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其实对美国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这就是一个市场选择。他指中方要考虑的,就是尽可能长期减少对美国的冲击。因为中美涉及到的利益冲击比较多,有商业方面的利益、政治方面的利益,有政客、政治精英、企业、企业家、白领、蓝领等。利益都不同,特朗普也要考虑他的个人利益,因此各个利益集团都要不停的调控以取得平衡。
【沈建光】:贸易战稳定对所有的关系都有利
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先生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无论是GDP还是消费等水平,中国的增速还是远远高于美国,经济实力来看此消彼涨,中国的份额在上升,美国在下降,这样的趋势还没有改变。他认为中国有很多优势,包括现在的基础设施、科技方面的投入、大湾区的创新,这方面的投入都是在长期内可以给中国增加很多的动力。他认为贸易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底层关系,就是「压仓石」的关系。如果这层关系都处不好,科技战、意识形态战或是货币战,都有可能出现。如果看长远的话,贸易战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对所有的关系都是有利的。
【刘利刚】:今年年底前签订考议对美国有好处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先生则指出,签订协议与否则要取决于特朗普。他认为,中美之间的确应该有一个协议。对于主持人许思涛问到今年11月双方能否签订贸易协定,刘利刚觉得很有可能能签订,他认为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贸易因素会使美国的股市发生更多的振荡,要排除这个风险的话,今年年底前签订其实对美国是有好处的。加上他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有三个底线,底线已经向媒体和大众透露,因此中国也不会在底线方面退让,美国不签订其实对它们没有好处。
【陶冬】:贸易之争不过是中美较量的第一章
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先生在圆桌论坛中表示,虽然今年年底中美之间达成贸易协定机会很大,但是签了也白签,他以墨西哥为例道出,「墨西哥刚与美国签完一份协定,墨迹未干,美国还是给墨西哥惩罚性关税,这就是本届美国政府的诚信。」他指出贸易战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只要美国人的消费习惯不改变,美国的贸易逆差是不可能真正改变的。他表示贸易之争不过是现在中美较量中的第一章的一个段落画了个句号而已,第二个段落还会出来。除了贸易战之外,过不了多久我们会看到金融战、科技战、香港战。陶冬还强调,长远来看,我们在进入以5G为先导的数据时代,而这个时代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引领科技会非常明显,中国市场会引领世界在数据时代。
下半年中国经济前瞻
2019年7月4日,由国务院参事夏斌担先生任主席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首度来到香港,以「中国开放新格局与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为主题,针对「改革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议题,举办了《2019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香港》,并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探讨。
在主题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前瞻」的圆桌论坛上,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先生担任主持人,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先生、麦格理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先生、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先生、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先生以及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先生参与了讨论。
论坛中,经济学家们对以下两点展开了讨论:首先是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及GDP水准进行了预测和全年水准的判断。接着,又对下半年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的政策等进行了讨论。
针对下半年中国经济、GDP水准以及全年的预测,除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乐观地认为是6.4%,其余几位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地给出了6.2%的答案。
政策方面,为顺应全球政策转向,中国经济政策的内部空间可供深入挖掘。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支撑基建投资稳步上行。下半年政策调控有望从结构入手,推动消费增长中枢温和抬升。
屈宏斌: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码
对于下半年的政策调整,屈宏斌认为,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码,尤其是定向信贷宽松的政策,而这次政策目标是定在协助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但到目前,并没有看到民营企业由于减税降费、政策态度的支援、定向宽松而出现的回升,反之同比还在下降,定向宽松支援民营企业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显现。同时对于下半年有潜力的增长点,屈宏斌认为从短期来看,如果压力加大,基建最有可能成为短期内快速上升的量。但长远来看,最有潜力的还是民营企业,但这需要银行转变现有的“典当行”式的经营模式,以企业的现金流、未来的增长潜力为信用发放贷款,在融资难、融资贵、市场准入及政策方面如果有边际上的改善,会找到新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陆挺:当务之急是找到方法并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效率和纪律
针对主持人邵宇提出的问题,陆挺就中美贸易纠纷上表示:「今年下半年政府面临的不确定性还是比较大的」,而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条提高国内回报率的方法,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效率和财政纪律。陆挺认为,推动以中心城市为带动的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是很重要,「中国投资回报率下滑的原因是,很多投资分散到很多三、四线城市,资源的配置效率比较低。如果我们能把发展重心回到中心城市、回到城市群,做基建和地产的空间就增加,相信我们的投资效率也会有一定的提升。我不认为基建和房地产过剩。」另外,他提出,加速推进对外开放,鼓励地方竞争,以及鼓励城市在户籍方面的开放也是政策亮点。
程实:如何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政策实现调控最优化目标
程实认为,宏观调控政策细节要适应中国复杂的经济局面,复杂的维度,一是短期在「滞」的同时又面临「胀」的压力,二是减速和增质的并行。在复杂的局面下政策搭配的方向细节还是很明确的,财政政策更多聚焦于经济增长方面,防止经济的减速不至于失速;货币政策的方向是保持短期「胀」的压力不至于转化为更大的风险。 「在减速增质的过程中,滞和胀都有压力的情况下,如何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政策整体的实现调控目标的最优化,我觉得这是个艺术,打好这个牌很重要。」,程实认为,中国真正进入资本市场长周期繁荣的宏观环境,即减速增质期,从全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来看的话,中国经济的减速增质带来中国资本市场「前所未有史诗级的新机会」。他进一步表示:「更具体来讲,是代表中国经济增长十年、二十年增长的产业方向,我们要推荐的是两个:一是中国硬核科技的崛起;二是中国消费的重心下沉,正在从一线城市向低线城市转移,从高端产品向中低端产品转移,代表中国经济和中国投资的大方向。」
胡伟俊:「把基建做起来,这是重心」
胡伟俊反复强调了基建的重要性,他表示:「今年我们看到基建投资还是很弱,基建和房地产今年下半年怎么样稳住房地产投资,把基建做起来,这是重心。基建增速抬起来中国经济是可以见底的,市场的风格就会转换,这是一个亮点。」
花长春:对下半年中国经济感乐观
花长春对下半年的看法比较乐观,国际上新兴市场更受欢迎,国内在中美贸易谈判乐观之下,消费者的信心对于下半年的消费有比较好的支撑,此外硬核技术的自主可控,这将是未来十年的话题。
胡章宏:大湾区将成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策源地
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香港金融发展局董事胡章宏博士,于7月4日出席2019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香港)。
他指出,2019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后,粤港澳大湾区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不仅在粤港澳大湾区总量、增量上来看都非常有前景;更重要的是,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在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相信粤港澳大湾区会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重要的策源地。
胡章认为,香港需要新活力,亦需要新的经济发展,并指出大湾区在产业融合、癌症治疗、教育、创科及资本市场的创新方面,都展示出显著的优势和机遇。
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香港金融发展局董事 胡章宏博士
一是产业融合的机遇。这个机遇在过去有这样的态势,经过大湾区规划及系统的推动,融合、合作会进一步提升。
而癌症的治疗,在香港有超过十个品种的药品在全世界是第一名,其对内地医疗界的融合、产业的融合,随着大湾区政策的实行和推广,相信会逐步让更多人受益。
在教育领域,据估计大湾区每年会诞生近百万个新生儿,胡章宏表示,这批数量庞大的婴幼儿,需要高素质的教育。其中香港幼稚教育多年没有太多挑战的原因,是香港教育有很多精细的管理,其与内地在教育、资源上的融合是大湾区新的机遇。
胡章宏称,大湾区研发资源、完备的产业链和充沛的资金,以及灵活的市场化体制,都是科创的新机遇。
另外,胡章宏认为,资本市场的创新机遇也是值得大家探讨的新机遇。在大湾区有两家世界级的交易所,港交所和深交所。两者总市值超过40万亿人民币,在2018的资料中,港交所在全世界IPO融资中再次获得冠军。这是该区域很难得的优势,将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前深圳市副市长唐杰:粤港澳大湾区发挥带头作用,助力中国经济升级
前深圳市副市长唐杰在出席2019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时发表演讲,分享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设想和推进。
唐杰指出,从湾区规划的主旨上来看,不单单是1.5万亿的规模,规划背景是中国经济升级,粤港澳大湾区要在升级中发挥带头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需巨大科技引擎带动,改变中低端产业、走向高端
他指出,大湾区需要巨大的科技引擎带动而深圳和香港构成湾区科技引擎的基础。
中国变化比较快,中国中高端产业占整体产业的比重为42.2%,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准则为37.3%,所以中国比发展中国家高五个点。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差7.7个点,我们和日韩比差15倍,中国走向中高端,改变过去依靠劳动力便宜的过程要结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主要在广东形成。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广东而言有特殊的意义,改变中低端、走向高端。
关于全球变化,唐杰表示,以美国做代表,美国过去四十年,产业增长中出现一类产业,就业占比9%,产出占比将近20%,专利占比80%,美国把它定义为“先进产业”。而中国定义“先进产业”时主要参考两个标准:就是以人均科研水准和百名员工的STEM员工占比来定义的。 STEM员工占比,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人才,在这个产业中,不能低于25%;第二,这个产业中的人均研发费用,不能够低于每年750美元,因此金融业可能是最符合先进产业的。目前美国金融业STEM员工占比超过75%,金融科技成为主流。大资料产业、AI产业基本上是靠STEM员工。
湾区规划中的空间格局变化:“三级四核心”特色
“现在看起来湾区规划中会产生的空间格局变化是这样,一般大家会知道是“三级四核心”,我觉得这个表述特别有意思。”唐杰认为,湾区规划中,讲了四个核心城市、定义了三级,极点的规模和极量,港深作为一级,经济总量超过7000亿,超过伦敦、超过三藩市湾区,接近洛杉矶都市圈;广佛作为同城化的典范刚过5000亿。空间格局下,按照引力原则,假设三级的品质一样,规模大的引力就大,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有意思的表达,暨“四核心、三级”,然后定义出来最高的一级,潜在的含义对于香港而言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香港为“一带一路”节点及成熟经济体,区位优势显著,经济表现可圈可点
唐杰也在论坛上就“到底如何看香港”,及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优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最重要的,也是表达最有学术含义的一段话是“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珠江口东西两岸有两级,两岸靠什么连接?靠港珠澳大桥连接。唐杰表示,这样一个空间规划现在看起来不是“2+9”,而是新一轮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沿海对外开放构成沿海经济带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下,香港当之无愧的处在沿海大通道的中间点上。
香港对外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同时对沿海大通道的构成中间的节点,也是对内走向湾区的“一核”的节点。因此香港的位置在湾区中是非常重要的。
前深圳市副市长 唐杰先生
他说,从目前香港的财政状况看,这是一个极稳健、极优秀、极健康的财政体系,保证基础大学教育快速增长的时候,这样的财政体系是非常安全的。以不同的眼睛看香港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看法,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期待,香港可能需要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另外一个重点是,当全球产业走向新一轮的创新过程中,香港应该发生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金融、地产、贸易,香港需要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AI、生命科学领域有发展。
深圳和香港转型、双城合作提升科学创新能力
唐杰指出,从目前来看,这是关于香港和大陆城市的比较,大陆城市,要论经济活跃、企业数,上海排第一,上海有210万家企业,第二是深圳, 204万家,第三是北京164万家,第四是香港,150万家以上。如果按人口、按单位土地面积,香港在整个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远远高出上海和其他地区。香港拥有700万人口,1000平方公里土地,拥有150万家企业,密度世界之最,这是经济极其活跃的一个区域。
他续指,香港的大学进入全球前100名学校中有五所,在整体发展上,学科发展均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香港大量的企业沉在一般的商业性活动中,创新企业很少,创新不活跃的问题显著。
唐杰认为,香港政府目前正在向新的产业转变,这个转变中可能出现了问题,政府健康的财政如何演变为繁荣、活跃的企业投资?在这个内容下,可以比较中国大陆的几个城市,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和天津。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值率不断提升的城市就是深圳、上海、北京。增长值率下降的城市、中间消耗不断提升、增加值率下降的城市是广州和天津。因此很难断定香港在这中间处在什么位置。
深圳能走向活跃的创新过程,也需要香港研究和借鉴。在借鉴当中,当我们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时候,香港同步做了《2030+》的方案。 “未来深圳和香港转型,两市的合作提升两个城市总体的科学和创新能力,这是非常好的选择,”唐杰总结称。
盛松成:目前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十分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先生在出席2019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就中美贸易摩擦及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作重要演讲。他认为,中国应尽可能避免从贸易摩擦演变为金融摩擦;人民币在长期是增值的,预计短期内不可能破7。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参事 盛松成先生
“刚刚闭幕的G20会议,最受关注的是中美两国领导的会晤,同时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达成的成果超过预期”,盛松成称。他认为,中国不能从贸易摩擦延伸到金融摩擦,并呼吁业界高度关注。
对于华为的事情,盛松成认为,华为作为高科技产业的代表,很多中间产品都是进口的,汇率对其影响不大。因此,他认为,目前,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换代的时候,中国更应该保持汇率的稳定。而中国目前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进口+出口国,中国的出口占全世界11.8%,进口10.8%,汇率是双刃剑,对出口有利,对进口则不利。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对高科技产品、高端服务的进口需求很大,如果中国的汇率贬值,对这方面是很不利的。
“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更加完善,如果贸易摩擦演变为金融摩擦,对我们国家更不利。”他指出,目前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只是将中国作为汇率观察国,中国应吸取当年日本的教训,尽可能避免从贸易摩擦演变为金融摩擦。
盛松成说,在美国200年的历史中,美国经济已经到了顶部。美元疲态有助于人民币企稳,今年5月份美国非农就业新增仅7.5万人,不到市场预期17.5万人的一半。在美国,最重要的资料不是GDP而是新增就业,因为新增就业,这直接关系到美国人的生活,也直接关系到美国人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
他预计,从长期看,人民币料呈现升值态势,中国的经济潜力在主要国家中是最大的。中国的GDP基数是美国的三倍,但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为突出的。因此他预测,人民币在长期是增值的,在短期内不可能破7。
“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中美贸易摩擦、保持定力,推进结构调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美不应该从贸易摩擦延伸到金融摩擦,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该保持基本稳定;基本稳定而不是固定,也就是说不要大起大落,大起大落对我们是不利的”。盛松成总结称。
新格局下的资产配置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由建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崔历女士主持,以《新格局下的全球资产配置》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交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先生、兴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王涵先生、高盛首席经济学家邓敏强先生、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先生、中国人寿佛兰克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张浩川先生参与了讨论。
论坛中提到资产配置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增长、回报和风险。而近期最明显的风险是贸易磨擦,经济学家们对于中美双方是否会签订贸易协议,以及签订后协议的持续性进行了讨论。除此之外,经济学家们有提到其他风险,例如信用市场、通胀、对冲潜在的纸币体系问题,以至国内的宏观等等。
对于具体的资产配置,与会的专家们认为新兴市场股票、国债、黄金和利率等都是重要的方向。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先生则指出,“中国股票还有很大的结构性机会”。
【张浩川】:新兴市场股票值得投资
中国人寿佛兰克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张浩川先生认为,贸易磨擦的风险可能在于信用市场,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信用风险爆发可能更多,中国前两年有信用风险爆发,实际上在欧美,包括其他新兴市场信用利差在历史的低点,现在再承担更多的信用风险可能是不明智的情况。被问及他较看好境外市场还是新兴市场的股票时,他表示,不管从市盈率(PE)的角度还是从利率的角度都是比较便宜的。他认为「大家都讲美国衰退、利率倒挂,利率倒挂对新兴市场不是问题,对新兴市场帮助最大的是利率的低位。这么低的融资成本,新兴市场的股票还是值得投资的。」
【邓敏强】:人民币自由浮动非常重要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邓敏强先生提出,未来六到十二个月达成比较小的协议的可能性挺高,目前美国没有把中美贸易放在很大的焦虑。中美关系在经济、科技、意识形态方面看起来是蛮深的。他认为就算只有一个很小的协议,不确定性的情况还可能会持续。对于被问及对美元和人民币的走势有何看法,邓敏强表示人民币兑美元破7是一件好的事情,人民币要自由浮动非常重要,中国对外的债务,美元债相对GDP来说不一定很大,所以他不认为中国现在有很多新兴国家有很多资金错配的问题。他认为7是一条红线,如果有一天真的破7,距离中国把人民币变成自由浮动的汇率目标相对来讲会更加容易。
【王涵】:三个月内较看好国债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王涵先生表示,中美双方都不痛的情况下是很难达成协议的。如果看长一点,王涵表示中美的问题倒不是他最关心的,他更表示过去十年中央银行不断用中央银行的信用救经济,但经济没有被救起来,反被拖下水。美国的对外资产、对外的负债已经资不抵债,因此王涵认为,无论未来做任何的投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对冲潜在的纸币体系问题。他提醒,三个月内较看好国债,欧洲的利率和美国的利率下来这么多以后,显然中国的利率债是洼地。三个月之后全球经济局势可能有阶段性的结果,那个点可以关注中国的A股,他指出「这轮最大的机会可能是在中国的A股,对于股市改革的政策,比任何一次动力强。」
【洪灏】:债券、股市、商品都是重要的方向
交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先生认为,债券、股市、商品都是重要的方向,他道出,「黄金我已经看多很久,但黄金成交量太小,可以赚点小钱。股市如果‘水’能放出来的话,做空是很难赚钱的,往上走的概率比往下走的概率大。」因此,他最看好国债、没有通胀债券的收益率下行。洪灏指出,现在最大的风险是,在一个长远的竞争性格局影响到商业决策时,还是在想怎么去杠杆,去杠杆考核的指标,债务比上GDP的比例都是非常有问题的指标。
【刘煜辉】:中国股票还有很大的结构性机会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先生则指出,对于市场来讲,大家最关心的主要是两个风险点:一是国内的宏观,定位宏观最准的是金融市场交易者,真金白银、经验教训,赢了钱、输的钱,最后定在滞胀里,做股、做债,时间拉长三年的区间都不太好做,二是欧洲的体系化,他认为欧洲的体系化问题还很严重,政治实现对市场的溢出,对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吸收。他预测半年到一年时间,美股可能再来一次20%到30%的洗牌调整的概率是很大的。他亦提出他最看好的是黄金、利率和股票,认为短期做多波动率,中长期通货膨胀下来,中国股票会有很大的结构性机会。
大湾区构建与香港新使命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包含粤港澳九市两区、7000万人口、国内12%GDP体量的宏大建设目标正在从文本走向现实。
在主题为《大湾区构建与香港新使命》的圆桌论坛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先生担任主持人,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廖群先生、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先生、澳新银行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先生、广发银行澳门分行副行长黄强先生以及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先生参与了讨论。
论坛中,经济学家主要就粤港澳大湾区与香港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
与会的经济学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是融合,融合有三个方面:教育、科研和制度。但是现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金融业是有个隔膜的,如果把这些隔膜去除,自然金融业就可以做到更好的融合,让香港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更容易投资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是非常好的融合方式。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总结称,“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就是创新,如果我们能连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就能把全球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创新引入到整个大湾区。互联互通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廖群: 对于大湾区的发展能否实现突破,关键在于“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个主要经济体,互联互通是区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廖群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是融合,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能不能有突破在于融合方面,包括香港和内地的融合,包括本身的产业融合、地区融合、人才融合、资金融合,才可推动大湾区的建设。他认为目前大湾区内城市地理上的融合已经有一定进展,但在制度等原因影响下,香港和内地其他各方面的融合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夏乐:降低香港和大湾区城市的藩篱
夏乐认为,现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金融业是有隔膜的,如果把这些隔膜去除,自然金融业就可以做到更好的融合,让香港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更容易投资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是非常好的融合方式。
夏乐还表示,除了债券通,香港和内地还在做基金的互认和保险的互认,如果可以加快步伐,让两边的金融市场呈现融合趋势,大湾区内居民也有很强的全球配置资产需求,这方面将带来很好的机会。
此外,他认为在融合过程中两地也在互相学习。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香港在向内地学习,但本身也向香港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例如香港的传统银行愿意从自身开始破旧立新成立虚拟银行。
李湛:要在教育、科研和制度三个方面进行融合
针对融合这一话题,李湛进一步表示,融合有三个方面:教育、科研和制度。在现有资本管制的大背景下,自由的资本跨界短期是不现实的,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是债券通,南向不行的话,建议可以北向先行。
“债券通开通刚刚两周年,我们现在只是将银行间市场连在一块,内地还有一个很庞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的打通是可以直接进入技术层面的。” p>
杨宇霆:大湾区深层的意义是创新
谈到融合,杨宇霆表示“大湾区深层的意义是创新。”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工业升级还是要靠创新。 “创新的源头我们不搞以前的硬体,先搞软体。”
黄强:总体上对湾区的构建充满信心
尽管黄强认为大湾区内部的发展差异还是很大,但他对湾区的构建是充满信心的。香港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地位和独特优势的城市,在湾区的建设中,一定可以发挥一定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沈明高针对嘉宾们的发言做总结,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就是创新,如果我们能连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就能把全球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创新引入到整个大湾区。互联互通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